非洲联盟总部秘书长接待卞洪登博士率领的中国商务考察团一行 第二次:明永乐五年至永乐七年(公元1407~1409年)。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在郑和回国十几天后,就第二次下西洋了。主要访问了占城、爪哇、暹罗(今泰国)、满剌加、南巫里、加异勒(今印度南端)、锡兰、柯枝(今印度西南岸柯钦一带)、古里等国。于永乐七年夏七八月间回国。郑和专程到锡兰,对锡兰山佛寺进行布施,并立碑为文,以垂永久。碑文中记有“谨以金银织金、纺丝宝幡、香炉花瓶、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此碑于1911年在锡兰岛的迦里镇被发现,现保存于锡兰博物馆中,是用汉文、泰米尔文及波斯文所刻,今汉文尚存,是中斯两国友好关系史上的珍贵文物,也是斯里兰卡的国宝。 卞洪登博士和南非大使在一起 卞洪登博士与埃及经贸部长在一起 第三次:明永乐七年至永乐九年(公元1409~1411年)。永乐七年九月(公元 1409年10月)“命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等统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号,往诸番国开读赏赐。”此次仍由刘家港启航,至福建开洋。所历国家“……太监郑和赍敕使古里、满剌加、苏门答剌(腊)、阿鲁(今苏门答腊岛中西部)、加异勒、爪哇、暹罗、占城、柯枝、阿拨把丹(今印度的阿麦达巴丹)、小柯(葛)兰、南巫里、甘把里(今印度西部坎贝一带)诸国,赐其王锦绮纱罗。”永乐九年六月六日(公元1411年7月6日)郑和还京。郑和一下西洋时,曾至锡兰山,其王“亚烈苦奈儿侮慢不敬,欲害和,和觉而去。亚烈苦奈儿又不揖睦邻国,屡邀劫其来往使臣,诸番皆苦之。”这次郑和回国途中特去访问锡兰,他又发兵五万劫郑和船只。郑和临危不惧,率兵2000抄其后路,生擒亚烈苦奈儿并家属头目。回国后,献俘于朝。群臣主张杀之,成祖为维护两国人民间传统友谊,“悯其愚无知”,命释放,给以衣食,令再立其国中贤者为王。海外闻之,无不感服,而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遇大险,能镇定自若,迅速决定克敌制胜之策,具有大将风度。 卞洪登博士和塞拉利昂大使在一起 第四次:明永乐十一年至永乐十三年(公元1413~1415年)。郑和前三次出使都是在东南亚和南亚一带航行,行至古里而返航。近邻各国友好来往加强了。而成祖以“远者犹未宾服”,所以再命郑和远航至阿拉伯—波斯湾、红海、东非海岸一带。据马欢所著《瀛涯胜览》云:此行有宝船63艘,大者长44丈,阔18丈,中者长37丈,阔15丈。共27670人,规模仍然很大。永乐十一年十月(公元1413年)出航,永乐十三年七月八日(公元1415年8月 12日)回国。 卞洪登博士和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在一起
埃塞俄比亚矿业部长接待中国代表团 第五次:明永乐十五年至永乐十七年(公元1417~1419年)。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出航。到占城、爪哇、满剌加、锡兰、柯枝、古里、阿丹(今亚丁湾西北岸一带)、剌撒(今也门民主共和国亚丁附近)、木骨都束(今摩加迪沙)、麻林(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卜剌哇、忽鲁谟斯、苏禄、彭亨、沙里湾泥等地。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日(公元 1419年 8月 8日)回国内。 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第六次:明永乐十九年至永乐二十年(公元1421~1422年)。第六次下西洋的主要任务是送忽鲁谟斯等16国使臣返国。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公元1421年3月3日)复遣“郑和等赍敕及锦绮纱罗绫绢等物赐诸国王”,与 16国使者偕行。这次所到之处有占城、暹罗、满剌加、榜葛兰(孟加拉)、锡兰、古里、阿丹(阿拉伯半岛)、佐法儿、剌撒、溜山、柯枝、木骨都束、卜剌哇等地。所到国家很多,多是分批、分队而行。永乐二十年(公元 1422年)八月十八日返还。 卞洪登博士和印度大使在一起 第七次:明宣德六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1~1433年)。明宣宗宣德六年闰十二月,此时明成祖及仁宗已逝,郑和年已60岁,仍率27550人的船队远航。“凡所历忽鲁谟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勃利、苏门答腊、剌撒、溜山、阿鲁、甘把里、阿丹、佐法儿、竹步(索马里)、加异勒等二十国及旧港宣慰司,其君长皆赐采币有差。”(《宣德实录》卷六七)郑和船队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至忽鲁谟斯,于宣德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开船回洋,行二十三日,三月十一日到古里,二十日大批大队船回洋。郑和就在此归途中病故,遗体由随船官兵运载回国,葬于南京中华门外牛首山下。现此墓尚存。另一种说法,遵照郑和穆斯林信仰习俗,安葬在印尼三宝山。 三、中国古代印太战略与郑和七下西洋宣示中华国威意义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有着四大意义。 第一,郑和下西洋为世界航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卞洪登博士与安哥拉副总统在一起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开始于1405年,这比哥伦布在1492年到美洲要早87年,比迪亚士在1487年发现好望角要早82年,比达·伽马在1498年到达印度卡里库特要早93年,比麦哲伦在1521年到达菲律宾要早116年。 卞洪登博士考察菲律宾的铁矿砂滩涂 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是无与伦比的。如第一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62艘,官兵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第三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48艘,官兵二万七千余人。第四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63艘,官兵二万七千六百余人。第七次下西洋时,有宝船61艘,官兵二万七千五百余人。郑和的船队以宝船为主构成,此外,还有马船、粮船、坐船、战船等许多船只,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的宝船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这种宝船有九桅,张十二帆,“体势巍然,巨无与比,篷帆锚舵二三百人莫能举动。”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而达·伽马去印度仅有四船、约一百六十人,哥伦布去美洲仅有三船、八十余人,麦哲伦去菲律宾仅有五船、二百六十余人,这和郑和的船队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郑和七下西洋的结果,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这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 第二,郑和下西洋增进了古代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与交流 卞洪登博士和马达加斯加大使亲切交流
在1405~1433年的28年中,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东南亚、南亚、伊朗、阿拉伯等地,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共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国就把中国的礼物赠送给国王,以建立友好关系。把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金银、铁器、农具等与当地的特产如象牙、香料、宝石等海外奇珍异宝相交换,以加强经济文化联系。在古里交易遵守当地贸易习惯,议价时,在公人前拍掌为定,“或贵或贱,再不改悔”。在佐法儿(今阿拉伯半岛南端阿曼的佐法尔地区)“王差头目遍谕国人皆将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别子之类来换易纻丝、瓷器等物”。船队所到之处受到各国人民盛情接待。 卞洪登博士在莫桑比克参加葡萄牙语系部长级会议 勃泥(加里曼丹)和满剌加国的国王和王后都到过中国南京,明成祖设宴招待。特别应该指出的是,1958年在南京市安德门外石子岗东向花村发现了勃泥国王墓。勃泥国位于今东南亚加里曼丹岛文莱地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就和我国有过友好往来。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国王马哈漠沙曾遣使节前来祝贺明王朝的建立。到了明成祖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8月,勃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及其王后、弟妹、子女、近臣等共150多人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住在南京“会同馆”内,不幸的是一个月后,麻那惹加那国王生了病,到10月就病故了,年仅28岁。临终前嘱其王后,“体魄托葬中华”。为此,明成祖辍朝三日以示哀悼,并以王礼葬之于风景如画的石子岗,在墓侧立祠堂,追谥为恭顺王。每年春秋两季还派人祭扫。以后,明朝廷还派宦官张谦护送麻那惹加那的王后等回国。勃泥国王的墓至今整修、保护完好。成为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东非的麻林王哇来顿本亲自率众访问中国,不幸病逝于福州。木骨都束和卜剌哇也曾多次派使节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麻林国及诸番国向中国赠送麒麟(长颈鹿)、天马、神鹿等;木骨都束赠送给中国花福禄(斑马),卜剌哇国赠送给中国千里骆驼和驼鸡(驼鸟),这些都增进了中外友谊。 第三,郑和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 卞洪登博士和坦桑尼亚大使在一起 随从郑和航行的马欢著有《瀛涯胜览》,费信著有《星槎胜览》,巩珍着有《西洋番国志》,记载了所经各国的情况,丰富了中国人的海外地理知识。郑和下西洋时绘有航海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见明茅之仪《武备志》卷240),一般简称为《郑和航海图》。此图蜚声中外,其中虽有一些错误,但至今仍有重要价值。 桑吉巴尔总统府接待卞洪登博士率领的团队
郑和船队登录桑给巴尔纪念标志 美国专业作家李露晔,曾为《国家地理杂志》撰稿十年,并且经常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及其他报社撰稿。在他所著的《当中国称霸海上》一书中对中国的海洋帝国是抱有很大的遗憾。他说: 卞洪登博士参观肯尼亚动物王国 这一年是明朝永乐十六年(1418年)。停在麻林地港外几艘最大型的船,是400英尺长的九桅巨船,中国人称为“宝船”。宝船装着昂贵的货物,如瓷器、丝绸、漆器以及高级艺术品,来交换中国所需要的象牙、犀牛角、玳瑁壳、珍贵的木材和香料、药物、珍珠与奇石。伴随宝船前来进行贸易的是将近百艘的粮船、水船、马船、战船和多橹的巡逻艇,以及多达2.8万名的水手和士兵。这是中国史上也是世界史上空前的大舰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攻击舰队出现之前,没有任何的船队可以与之匹敌。 卞洪登博士与苏丹驻华大使在一起
卞洪登博士和苏丹准将在一起
第四,郑和埋下的另一支伏笔 马六甲每一位学童都会读到一则故事,这则故事说郑和受命护送一位名叫汉丽波的美丽中国公主,到马六甲来做芒速沙苏丹的新娘。她的父亲怕公主在新家会寂寞,送了500名少女来陪伴她。而这500名少女也都在当地成婚,并且定居于靠近马六甲港澳的一座山的山脚下,后来这座山就叫中国山。公主改信伊斯兰教,为苏丹生了一个孩子叫明马,而那些贵族少女的子孙,据说成了马六甲广大华人社群的核心。 卞洪登博士和纳米比亚总统们在一起 马六甲的华人喜欢汉丽波公主的故事,尤其为故事中暗示其家族与中国的皇室或贵族有远亲关系为荣。无论如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就像费信所提到的,他们可能是留在马六甲的郑和手下水手与当地女子成婚所繁衍下来的子孙。若干郑和手下的水手,不顾永乐皇帝严禁出海的禁令,想在另一块土地上生活,于是逃离了船只。一如汉丽波公主故事所暗示的,宝船船队影响深远的结果之一,就是整个东南亚散布着中国人。 卞洪登博士与巴基斯坦总统在一起 四、中国古代印太战略和郑和下西洋五大条件是什么 中国印太战略和郑和早于世界列强百年远涉西洋,靠的是以下五大法宝。 一.中国唐宋元朝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 二.永乐帝朱棣宣扬大国国威,以及出于寻找侄皇朱允文下落等政治目的的需要。 三.中国的元朝的远洋贸易传统,元朝时中国的远洋贸易非常发达,拥有当时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大量的民船和商船,为后来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础。四.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能够调动力量办大事,能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军事力量保障; 五.郑和船队上的海员、明朝军队士兵、翻译官等人的共同努力。 卞洪登博士和吉布提总统特使在一起交流 郑和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英国前海军少将、海洋历史学家孟席斯出版了《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认为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澳洲等地。1405年之后的28年间,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在世界航海史上,他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 郑和七下西洋的无敌舰队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印太战略和郑和七下西洋宣誓中华国威,要比今天美国所搞得印太战略早六百多年。既然中国古代的印太战略是爷爷辈,那么,今天的中国要想破解美国的印太战略,仅需找回6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结交的老朋友和亲友团,就可以阻断北约、印度东进犯我的行进方向。必要时,中国还可以再次向郑和七下西洋那样主动出击,去阻击美国和北约相互勾连的来犯之敌。目前,也门胡塞武装阻击红海之敌就是一个最好的范例。而中国的吉布提海军基地、巴基斯坦瓜德尔港和缅甸的胶票港建设布局,皆以说明中国已经在觉醒中反击和突破美国印太战略的围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