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仲茜)专精特新企业是广大中小企业的排头兵,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力军。9月25日,“厚植创新沃土,深耕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制造强国”苏州发展大会在江苏苏州举办。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广杰、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牟淑慧、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巩海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朱爱勋、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吴庆文等参会。

据介绍,江苏已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8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94家,80%以上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领域,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三位的有1491家,其中有705家位居全国首位。
胡广杰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夯实了江苏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根基,增强了江苏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增添了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和活力。江苏将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全面实施《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努力成长为“单打冠军”“配套专家”,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胡广杰指出,江苏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接续发力。一是强化梯度培育。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政策扶持,开展分业指导、分类帮扶、分层培育,引导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
二是强化创新支持。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围绕“卡脖子”“掉链子”薄弱环节,构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支持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联合技术攻关,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加大力度推进国产化替代,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强化融通对接。推动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支持苏州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为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深入合作搭建平台,支持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大企业供应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在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是强化服务供给。完善“一张网”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快标准、计量、检测试验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一链一策一批”融资促进活动,引导资本、人才等要素向专精特新企业集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牟淑慧在致辞中表示,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强,地区经济才会强。希望公共服务机构搭建平台,汇聚资源,线上线下结合,打造中小企业服务之家、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贴心人。
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吴庆文发言表示,苏州这座城市,就像苏绣绝活“双面绣”一样独具魅力,千年文脉延续至今,当年的“苏工苏作”,就是今天的专精特新。如今,苏州拥有1.3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和2.2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列北上深之后、排全国第四。为进一步加强专精特新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充分发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势,提升苏州市专精特新企业核心竞争力,苏州还专门设立苏州市“专精特新”企业之家,依托该平台开展各类培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