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火山岩石
1.火山熔岩及潜火山岩类
主体岩石为粗面岩,岩石呈浅肉红—肉红色,块状,坚硬,岩石由透长石,少量石英、暗色蚀变矿物组成。具斑状结构,斑晶大小0.5~8mm不等,斑晶以宽板状具卡氏双晶的透长石为主,次为短柱状辉石或富铁闪石。基质为透长石微晶,并定向排列显示流动构造。可过渡为石英粗面岩,辉石粗面岩(考察点① )。独岗潜火山岩相石英粗面岩发育良好的柱状节理(考察点②)。
2.火山碎屑岩类
由火山碎屑物质(晶屑、玻屑、岩屑)组成,按粒度、块经进行分类,可划分火山集块岩、角砾集块岩、角砾岩、角砾凝灰岩、凝灰岩等。按结构构造可划分熔接、熔结、熔岩等类型。按成分可划分粗面质、石英粗面质等。
西樵山常见的有:
① 粗面质火山角砾(集块)岩,以九龙岩(考察点③)为代表,岩石呈浅紫红色等杂色,火山角砾(集块)及火山碎屑主要由粗面岩、透长石、石英、暗色矿物等岩屑、晶屑组成,粒径及块径由2—350mm,大小不一,按粒径结构可划分角砾状,集块状结构,视角砾块径大小,含量划分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角砾岩、火山集块岩等,胶结物主要为火山尘、火山玻璃等。
② 粗面质角砾熔岩,以碧云村(考察点④)为代表,常与火山角砾岩共生。岩石呈浅肉红色,角砾大小2~30mm不等,以粗面质熔岩或粗面质霏细物胶结,具角砾熔岩结构为特征。
③ 粗面质凝灰岩见于饭盖岗(考察点⑤),岩石呈灰白、深灰至浅灰黑色,具火山凝灰结构,岩石中岩屑、晶屑含量不等,当粒径小于0.2mm时称火山灰(尘)凝灰岩,含粒径大于2mm的角砾时可过渡火山角砾凝灰岩。
3.火山碎屑沉积岩及特殊岩类,由于该类岩石组分变化较大,岩石命名、分类繁杂,西樵山常见的有:
① 火山碎屑沉积岩有:粗面质复成分砾岩,岩屑砂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粉砂岩等,以石燕岩(考察点⑥),石冬菇(考察点⑦),黄旗峰(考察点⑧)为代表,在水体中沉积,具粒序层、斜层理等沉积特征。
②与构造有关的特殊性岩类,有碎裂岩,见于天湖东南侧(考察点⑨)岩石呈灰色由粗面质火山熔岩碎裂再胶结而形成。断层角砾岩见于樟坑北东侧(考察点⑩),原岩为凝灰质砂岩、石英粗面岩、火山角砾集块岩等,岩石破碎,并糜棱岩化,形成构造角砾岩→糜棱岩。硅化岩见于火石迳(考察点⑾)为浅灰、灰色,由凝灰岩、火山灰凝灰岩、凝灰质粉砂碎裂形成的角砾岩,强烈硅化而形成硅化岩及玉髓。
4.与火山气液有关的矿化岩类及其他
西樵山与火山气液有关的矿化岩类有含银硫化物矿石赋存于硅化的粗面质含角砾凝灰岩中,共生硫化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等(考察点⑿),与晚期沿裂隙产出中酸性岩脉有关的铌钽矿化见于吉水。于火石迳还可见含重晶石硅化角砾岩。
值得指出的是产于云端南东滴水岩(考察点⒀)的霏细岩是古人类于新石器时期开采的主要对象,岩石浅灰、灰白色、薄层状,致密坚硬,无斑或少斑,以具霏细结构而命名。
㈡ 火山机构与断裂构造、泉、飞瀑跌水
1.古火山口
西樵山现有的古火山口有两处,一是天湖(考察点⒁)为形成较晚的塌陷型火山口,地形上呈负地形,天湖水深20公尺,长年不涸,南西侧聚龙楼两侧可见火山颈相气液冷凝边,东侧可见振动自碎碎裂岩,于天湖水坝南侧可找到小型火山弹。
西樵山的主火山口位大科峰南东侧,喷发相呈半环形月牙状分布,中心火山口湖,为喷发沉积相碎屑岩所充填。
2.断裂构造飞瀑跌水
这类景观非常丰富,形成48处幽洞峡谷,28处飞瀑跌水。西樵山主要断裂有①碧玉断裂,东西向展布长约4公里,为张性断裂,主裂面倾向北倾角73°~80°可见滑动面擦痕,石牌村的溪流沿此形成瀑布跌水。②云门断裂呈东西向展布,长约1.5公里,主裂面倾向北。③云岩断裂北东向展布长约3公里,主裂面倾向北西倾角40°~76°,并发育硅化角砾岩,沿此有云岩飞瀑、清泉岩等景点。
3.泉
西樵山有200多眼甘洌山泉、水质甜美。从地质上属火山裂隙孔隙水,含水丰富,不愧“固体水库”之美称。以无叶井为代表,集中于碧云村一带涌出。水化学类型属HCO3·Cl—Na·Ca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