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要闻 | 专家视点 | 钢铁市场 | 矿权转让 | 最新法规 | 选矿设备 | 港口报价 | 宝贝矿产 | 上市公司 | 地质公园
产业资讯 | 国企动态 | 能源市场 | 项目合作 | 跨国投资 | 勘探设备 | 国际展会 | 企业会员 | 人才市场 | 珠宝鉴赏
国际矿业 | 市场预测 | 有色市场 | 矿权拍卖 | 使馆信息 | 破碎设备 | 矿区巷议 | 地勘简讯 | 资源开发 | 矿业院校

网站首页 矿业新闻 市场动态 矿权交易 矿石交易 金属供求 政策法规 国际合作 展会信息 矿经论坛 矿业设备 地勘动态
0
全球矿产资源网——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中国光伏:用科技创新消灭“内卷式”竞争
日期:2025.03.26 资讯来源:证券日报 浏览人次:1524
2024年,光伏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反内卷”的力度也达到了空前水平。一方面,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的价格持续下滑,组件价格更是下探至每瓦0.6元水平,供需错配矛盾突出,企业盈利空间压缩。

令人欣慰的是,行业内部积极寻求自我规范,“反内卷”的呼声日益高涨,对于遏制组件以低于成本价中标的行为的反对声愈发强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等机构纷纷发表声明,并采取了有力措施,例如确立了组件的最低限价标准,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与此同时,光伏产品的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各项性能指标不断取得新突破,TOPCon(N型硅衬底太阳能电池)、BC(背接触电池)、HJT(异质结电池)等技术路线竞相发展,共同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进步。

“当前(光伏)行业发展面临着‘内卷式’竞争加剧与全球化壁垒高筑的双重挑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处长李婷表示。

展望2025年,光伏产品的价格是否会继续下降?产能的拐点何时出现?光伏行业自律协议与配额制度的约束力将维持多久?这些问题仍待解答。

“内卷”根源:

供需错配与产品同质化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下,中国光伏产业曾凭借技术革新和成本优势,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典范。然而,自2020年起,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各路资本蜂拥而入,千行百业跨界而来,导致大量参差不齐的产能迅速涌现。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从2020年至2023年7月底,光伏行业一级市场共发生融资事件164起,涉及IDG资本、中资本、高瓴、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此外,根据中国光伏协会的数据,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光伏企业通过IPO、定向增发、可转换债券、配股等方式,分别募集资金714亿元、1058亿元、1662亿元以及近2000亿元。在此背景下,我国光伏名义产能迅速突破了1000吉瓦。

有业内人士就此比喻称:“1000吉瓦的产能足以将现有的所有风电和光伏项目拆除后重建。”在企业方面,2023年出货排名靠前的七家光伏企业——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澳科技”)、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泰新能”)、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科能源”)、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的出货目标合计约在497吉瓦至552吉瓦之间,而仅是这一数字,就已达到了业界预判的2024年全球组件需求(469吉瓦至533吉瓦)。

从2023年中期开始,光伏行业愈发关注产能问题。当时,光伏技术路线正从P型向N型迭代,以TOPCon为代表的N型产能还未实现大规模供应。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2024年的新增装机量达到了277吉瓦,这相当于2010年至2020年11年累计装机量的总和。”截至2024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已超过880吉瓦。

除了产能扩张,技术路线的趋同进一步加剧了“内卷”现象。尽管TOPCon、HJT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但大多数企业仍集中在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接触电池)等成熟技术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PERC电池市场占有率高达75%,而新兴技术由于研发投入高、风险大,主要由头部企业主导,中小企业的模仿式创新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以价换量成为唯一手段。

有光伏企业高管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许多中小企业从同一供应商采购设备,仅对参数进行微调便声称是自主研发,但实际产品性能并无显著差异。同质化竞争的直接后果是企业不得不牺牲利润以换取市场份额。2024年,光伏组件价格跌破0.6元/瓦,部分企业毛利率甚至跌破盈亏平衡点。

谈及“量增价减”“行业普损”等情况,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公开表示:“行业的发展增量和前两年速度相比有明显下降,但是生产的规模仍然有明显上升,所以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供需的错配,价格自然而然就下去了。下去之后由于内卷程度加剧,每一个环节基本上都亏损,所以销得越多,亏得越多,产业链越长也亏得越多,就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绝地求生:

以自律破解困境


低价竞争的直接后果是行业利润的全面缩水。截至记者发稿,有33家光伏上市公司均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超过1亿元,累计亏损额高达637亿元。其中,13家公司预计亏损超过10亿元,这些公司大多处在硅料、组件、电池、硅片等光伏产业关键环节。

从2024年年中起,部分光伏业界人士、相关机构开始呼吁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自律与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反内卷”。在此背景下,光伏行业打响了“反内卷”第一枪。

2024年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联合16家光伏头部企业召开“防止恶性竞争”座谈会,达成共识强化行业自律,并发布光伏组件最低成本价0.68元/瓦,明确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10月16日,12家风电整机商签订《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并在一个月后,40家风电企业又提出“依法依规制定低价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及处罚办法”。

然而,“自律”只能是第一道防火墙。业内普遍认为,倘若企业涉及生死存亡或现金流问题时,大概率会放弃约束性行为准则。因此,产业界需要采取更为实质性的措施。为此,配额制度应运而生。

2024年12月5日,在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期间,业内数家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联合签署自律公约的基础上,就控产相关内容进行了商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与会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行业内占据至少80%产能的厂商依据2024年各家企业的出货量,以及产能决议从2025年起执行配额制度,核心目标是通过稳定价格,实现2025年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产业链主要环节的供需平衡。

“光伏制造业是一个参与者众多、竞争充分、高度市场化的行业。”一位光伏企业高管对《证券日报》表示,目前看来,基于市场规律的企业自救,特别是龙头企业策略的调整,是缓解光伏制造业当前困境的主要途径。

配额维系:

欲促进产能整合


配额制度另一方面的作用是,在该规则下,光伏企业的市场份额被量化分配,如果龙头企业想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兼并收购其他企业来获取其配额,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赋予行业兼并重组的内在利益驱动力,减少光伏企业数量,使得资源更加集中。

然而,从低价公约到产能配额,强计划性控价也被质疑“堵不如疏”。某地方国有光伏企业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配额制来调节供应,虽然短期可以稳定市场价格,但效果或难长久体现。“光伏产业链较长,实行产能配额协议可能会打破产业链原有的供需平衡和协同关系,如果分配不合理,不仅可能引发股价和融资环境的变数,甚至对整体供应造成短缺风险。”

该负责人认为,有实力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提高产能和开工率,利用充足且具有价格竞争力的订单来实现合理的生产安排,并在开工率与出货量之间进行动态调整。从长远来看,这些企业可能难以严格遵守配额制。此外,配额制的分配和执行,以及执行过程中的监管,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

相比“雨露均沾”的配额制度,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产能退出也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对此,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席CEO兰天石的观点一针见血:“在当前非理性的供需关系下,一定要有人离开‘牌桌’才是反转的信号。”

2024年上半年,在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了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

“中国光伏行业风险在当前体量下影响远胜以往,行业调整‘长痛不如短痛’。”王勃华表示,从历史维度看,光伏行业调整时间与调整深度成反比,因此行业调整宜重宜快;从现实维度看,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行业需要轻装上阵,整合时间不宜过长。

曙光已现:

技术创新开新局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行业陷入“内卷”困境的核心问题在于存量博弈与创新不足,因此,企业应转变竞争策略,从争夺存量转向创造增量。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出海”多条路径走出“内卷”。

实际上,“内卷”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24年11月20日,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要求新建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平均效率指标分别由23%、20%提升至P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3.7%、21.8%,N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6%、23.1%……旨在通过市场的引导、政策的建立,鼓励集约化与集群化发展,让降本增效、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生存的通行证。

纵观全球,无论是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还是解决国内市场的同质化竞争,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和必然选择。

今年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新能源电量全部入市,并引入机制电价。这意味着,光伏项目若要获得稳定的收益,就必须着力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倒逼上游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出高效产品。

“从历史维度看,技术创新引领的提效、降本,贯穿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完整发展历程。未来光伏行业增长动能必将来自关键技术突破,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性能的升级和生产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李婷表示,光伏行业“内卷式”竞争问题,既有行业技术、装备快速更新迭代的内在因素,也包括新能源产业高度关注下,社会资本竞相涌入,更有行业主流产业对产业发展形势的一些战略性的误判。要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进一步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光伏项目,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

此外,“出海”也是破除“内卷式”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专家、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认为,科技创新是整治“内卷式”竞争的“牛鼻子”。支持企业有序“出海”,构建国际利益共同体。一方面要引导链主型龙头企业组织上下游配套企业。另一方面,通过税收等政策为产业链集群出海保驾护航,推动中国产业从“单点出海”向“全链共赢”升级。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光伏行业已显现出积极的复苏迹象,产业链价格开始逐步回归理性,一些机构也给出了较为乐观的预测。中金公司认为,光伏行业在未来二至三个季度会实现部分尾部企业市场化出清;国联证券也认为,2025年行业供需格局有望迎来底部反转。

“光伏行业的‘内卷’,本质上是粗放式发展模式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当政策红利消退、市场机制失灵时,唯有通过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才能打破扩张、错配、亏损的恶性循环。”英利能源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光伏行业仍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行业内的企业需要深刻反思,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合理优化产能布局,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展望未来五年,全球光伏产业将进入下一个技术迭代的关键窗口期。业内认为,国内光伏企业应保持技术路线的多样性和前瞻性,在巩固现有产业优势的同时,抢占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战略高地。

若干年后回望,这场“内卷”大战与破局突围,或许正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正如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所言:“中国光伏人从来没有浪费任何一次危机,转危为机,突破发展,是我们光伏人的基因,也是我们的信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全球矿产资源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信息  
· 破浪逐光中国光伏点亮多元市场 · 中国光伏企业的全球化思考
· 中国光伏助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
 
查看我的发布
焦点话题 更多>>
 · 新武器扎堆亮相吸引全球 9.4 
 · 特朗普想得诺贝尔奖另有所图 9.3 
 · 黑龙江石墨储量震惊全国! 9.2 
 · 磷酸铁锂行业自律升级 9.1 
 · 紫金矿业市值首破6000亿元 8.29 
 · 北方稀土上半年净利大增 8.28 
 · 动力锂电池运输国家标准发布 8.27 
 · 宁夏煤业深挖产业潜力 8.26 
 · 钛白粉行业掀年内首轮集 8.25 
 · 碳酸锂期货全线跌停! 8.22 
经济要闻 更多>>
 · 多地精准发力打通就业“最 9.4 
 · 以数实深度融合加快培育 9.4 
 · 国产智算崛起资本力挺产 9.4 
 · 全国超4500宗地块拟使用 9.4 
 · 多地三季度重大项目开工 9.4 
 · 人工智能+钢铁“炼”出新动能 9.3 
 · “夏日经济”成8月消费关键词 9.3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 9.3 
 · 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9.3 
 · 消费贷“国补”落地多机构 9.3 
最新矿业政策法规 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 8.29 
 · 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 7.10 
 · 国务院关于印发矿产资源 4.21 
 · 国土部规范稀土矿钨矿探 8.19 
 · 国家物联网发展及稀土产 7.15 
 ·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十 7.1 
 · 《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管理 5.5 
 · 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补偿 8.2 
 · 湖南省商业性矿产勘查实 5.27 
 · 关于印发《矿产资源节约与 4.17 
会展预告 更多>>
 · 2020第九届上海国际氧化锆粉体/陶瓷  
 · 2018第七届中国国际矿山机械及矿用  
 · 2018第20届工博会暨上海国际碳材料  
 · 2018’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GRAPC  
 · 2018中国(上海)国际硅业展览会  
 · 欢迎参加2018第14届中国郑州工业装  
 · 第二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  
 · 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矿业展览会  
 · 第二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  
 · 2018第七届上海国际非金属矿工业展览会  
客户服务:[www.worldmr.net]      电话:010-67187986 010-67193911
人才招聘 | 微信平台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邮箱 worldmr@163.com 版权所有:全球矿产资源网 京ICP备08010093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