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岛屿,它位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交界处,80%的领土被冰雪覆盖。其西海岸临近加拿大北极群岛,东侧靠近斯瓦尔巴群岛(挪威),北面直面北冰洋,是连接北大西洋与北冰洋的重要节点。
格陵兰岛是丹麦的自治领土,拥有高度自治权,但外交和国防由丹麦负责。其战略位置使其成为大国争夺北极影响力的焦点,尤其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
美国在格陵兰设有图勒空军基地,属于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一部分,用于监测北极活动和弹道导弹预警。丹麦通过格陵兰强化其在北极理事会的话语权。
一、丹麦格陵兰岛与北极航线关联密切
丹麦的格陵兰岛可能成为未来北极航线的导航、补给或科研基地。例如,其东部港口可为途经船只提供燃料或维修服务。为此,美国近年加强在格陵兰的投资(如扩建图勒基地),试图制衡中俄在北极的扩张。
丹麦格陵兰岛的资源开发与航运协同:丹麦的格陵兰岛蕴藏丰富稀土、铀矿及渔业资源,未来开发需依赖北极航线运输。一度时间里,中国企业曾尝试参与格陵兰矿业项目(如蓝鸟铀矿),引发丹麦政府警惕。
现实中的格陵兰岛环境与主权争议:首先北极航线通航加剧生态风险(如漏油污染),而格陵兰的脆弱生态系统需特别保护。另外,格陵兰自治政府在平衡丹麦主权、国际合作与本土利益时面临挑战。
二、美国特朗普缘何想强买格陵兰岛
特朗普曾经竞选中多次提出购买格陵兰岛,包括最近的2025年3月访问计划,也在想扎实兑现竞选承诺。美国对格陵兰岛的兴趣主要基于战略、资源和地缘政治因素。例如,格陵兰岛的地理位置对北极航线至关重要,尤其是北方海路和西北航道。随着气候变化,北极冰层融化,这些航道的商业价值增加,缩短了欧亚之间的航程,这对美国控制航运咽喉有重要意义。
另外,格陵兰岛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这对美国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至关重要。美国在格陵兰的军事存在,如图勒空军基地,是导弹预警和太空监视的关键设施,增强了对北极地区的监控能力。
还需要考虑国际反应,尤其是丹麦和格陵兰自治政府的反对。格陵兰民众在选举中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意愿,但多数人反对加入美国。丹麦政府也强烈反对美国的购岛计划,并寻求加强与其他欧洲盟友的合作。
从3月28日前公开的美国副总统万斯不请自来,率众强闯格陵兰岛的意图来看,美国人无外乎想试图通过购买格陵兰岛控制北极航线,其战略意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 航道经济潜力
随着北极冰层消融,北方海路通航期从每年3周延长至5个月,预计2040年货运量将占全球15%,年价值达1.5万亿美元。格陵兰岛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覆盖航道关键节点,控制该岛可扼守欧亚航运咽喉,成为“新马六甲”。
2. 军事监控枢纽
美国在格陵兰的皮图菲克太空基地(原图勒空军基地)部署了“丹麦眼镜蛇”雷达系统,可提前4分钟预警俄罗斯洲际导弹,是北美防空体系的核心前哨。该基地还承担高超音速导弹预警任务,其地面传感器能穿透北极复杂电磁环境。
3. 稀土霸权争夺
格陵兰岛拥有全球3850万吨稀土储量(占未开发储量的25%),其中镨、钕等元素是F-35战机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关键材料。美国80%稀土依赖进口,而中国控制全球60%产能,格陵兰资源被视为打破对华依赖的关键。
4 能源开发野心
岛上未开发的石油储量达1100亿桶(相当于美国15年消费量),天然气储量丰富。尽管格陵兰2021年禁止油气开采,但美国通过“零关税出口”等诱饵试图撬动政策。
三、美国强买格陵兰岛的地缘博弈与操作手段
新上台组阁的特朗普政府最擅长的手段就是政治施压与经济胁迫,特朗普政府以45%关税威胁丹麦(2024年对美出口额87亿美元),同时资助亲美政党“纳勒拉克党”,试图复制波多黎各模式实现变相吞并。2025年3月副总统万斯“未邀访问”更被丹麦视为“武装游行”。
美国援引《北极战略2025》将购岛包装为“国际安全需求”,但联合国宪章明确禁止武力夺岛。格陵兰85%民众反对并入美国,当地爆发“北极尊严保卫战”抗议活动。由美国特朗普总统率先挑起的购岛之争,已经引起了一场主权之争。而目前主权争议的现实障碍与潜在风险则是:格陵兰自1979年实现内部自治,2025年选举后独立派政党胜出,明确拒绝成为“美国第51州”。
另外,关于格陵兰岛也产生了众多担忧的生态代价:开采稀土可能破坏脆弱冰盖生态,而核废料泄露风险随气候变暖加剧。对待美国的强盗逻辑言行,欧洲盟友已经开始了如下反制措施:丹麦联合欧盟抵制“美货”,德国、法国公开谴责“帝国主义行径”,北约内部出现严重意见相左裂痕。
综上,美国试图通过控制格陵兰岛重构北极权力版图,但其行为已引发国际法危机与地缘阵营对立,最终可能陷入“强行控制-原住民抵抗-国际制裁”的恶性循环。
四、中俄参于北极航道竞争以及国际博弈与未来趋势
中国提出“冰上丝绸之路”,寻求参与北极基建;俄罗斯依赖北方海路巩固能源出口地位;美国通过军事和经济手段维持影响力。
丹麦的角色:需在保护主权、吸引外资(如中国)与维护北约安全承诺间权衡。原住民权益:因纽特人(格陵兰主要居民)对资源开发和环境变化的关切常被边缘化。
另外,中国、俄罗斯、加拿大高度重视北极航线以下两条航道开发:
1. 西北航道
.jpg)
穿越加拿大北极群岛,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理论上可缩短欧亚间航程,但因冰层覆盖和通航条件不稳定,商业价值受限。
2. 北方海路
.jpg)
它沿俄罗斯北极海岸线延伸,连接北海至东亚,随着海冰消融,已成为现实可行的航运通道。2020年货运量超3500万吨,中俄合作推动其发展。
3、北极航道气候变化驱动机遇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夏季海冰面积缩减,预计到2050年北极航线可能全年部分通航,大幅降低欧亚海运成本,它相比苏伊士运河缩短30%以上航程。
4、中国方案正在引起美国和全球关注:
由卞洪登博士早年提出的“亚欧大运河”计划,正是当年斯大林想在1953年开发的亚欧水上运输大通道基础上加以改进。
.jpg)
卞洪登博士带着摄影团队沿着中俄亚欧大运河沿线考察
.jpg)
例如:从中国新疆额尔济斯河横穿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鄂毕河,直达北极航道的欧洲巴伦支海。仅需要5000多公里即可到达,而通过绕道白令海峡抵达欧洲的北极航道,要多绕10000多公里。
所以,随着温室效应的提高,这条世界上最近且直抵欧洲的水上丝路新亚欧大运河,则是美国最为关注的地缘政治全球布局重中之重。一个害怕中俄和中欧拉近关系的美国再也坐不住了!尽管吃相难看,也要想方设法强买拿下格陵兰岛战略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