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矿权概述
业主公司为个人独资经营,于2006年注册成立,2007年4月首次取得项目探矿权并开展普查工作,2010年2月在原有普查基础上完成详查工作。2020年10月,为最近一次探矿权延续,有效期至2025年10月。
探矿权,面积9.57km²,矿种:Au。现阶段正在做“探转采”材料准备工作。矿权不涉及林业保护区,无其他交通相关不易设置矿权的情况,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在军事禁区,无自然保护区,矿区不在禁采区内。
二
交通位置
矿区位于甘肃省文县中庙乡白龙江下游,四川省广元白龙湖上游,隶属文县中庙乡。东距四川省青川县姚渡镇500米;南距中庙乡5公里,行政区划隶属文县中庙乡管辖。矿区内有乡间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jpg)
三
矿体概述
区内共发现三个金矿体,编号分别为AuⅠ矿体、AuⅡ矿体、AuⅢ矿体。现将各矿体特征分别叙述如下:
1、 AuⅠ矿体
分布在矿区东南部,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出。该矿体由YM1、YM2、YM4沿脉平硐、29个钻孔和TC501探槽工程控制。矿体走向近东西,沿走向矿体长度1100m,连续性较强,沿倾向延伸355m,矿体真厚度1.70m~2.76m,矿体平均真厚度2.23m。Au最高品位13.20g/t,最低品位1.46g/t,平均品位5.21g/t。矿体产状:倾向170°左右,倾角78°~82°,顶板埋深1.00~350m,底板赋存标高527~874m,矿体的顶底板岩性均为黄铁矿化绢云绿泥片岩和绢云石英片岩,硅化蚀变强烈,矿体厚度变化系数84.86%,Au品位变化系数73.33%。
2、 AuⅡ矿体
AuⅡ矿体分布在矿区东南部,该矿体与AuⅠ矿体基本呈平行排列,位于AuⅠ矿体北部,水平距离13m—32m,该矿体由YM5、YM3沿脉平硐巷道和24个钻孔工程控制,AuⅡ矿体总体走向近东西,矿体沿走向长度约325m,沿倾向延312.5m,矿体真厚度1.67m~2.66m,矿体平均真厚度2.31m,Au最高品位10.16g/t,最低品位2.75g/t,平均品位5.43g/t。矿体产状:倾向170°左右,倾角80°,底板赋存标高496~793.50m,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出,沿走向、倾向连续性较好,矿体顶底板岩性均为黄铁矿化绢云绿泥片岩和绢云石英片岩,具硅化、绿泥石化,矿体厚度变化系数86.34%,Au品位变化系数76.26%。
3、 AuⅢ矿体
分布在矿区西南部,该金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地表断续出露,大多被第四系残坡积物覆盖。矿体的总体走向北东东向,矿体沿走向长度650米,由探矿工程探槽TC1、TC2、TC3、TC4、TC5、TC6控制,未施工钻探、硐探深部工程。矿体真厚度1.30m~1.75m,平均真厚度1.53m,预测矿体沿倾斜方向延伸173m,Au最高品位5.37g/t,最低品位4.81g/t,平均品位5.13g/t。矿体产状:倾向160°,倾角80°,顶板埋深0.50~158m,底板赋存标高838~1010m,矿体走向厚度变化不大,连续性较好。
四
矿石类型
通过岩矿鉴定及光谱定量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认为矿区矿石的自然类型为原生矿石,未有混合及氧化矿石,属贫硫化物石英脉型及石英复脉金矿石,按脉石(SiO2为72.31%),化分为石英脉型矿石。矿石的自然类型为动力变质型黄铁矿硫化物含金矿石。
五
资源概况
截至2021年8月(同2014年评审备案数据),区内AuⅠ、AuⅡ矿体查明(331+332+333)资源量为:矿石量118.19万吨,Au金属量6244kg,Au平均品位5.29g/t。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矿石量13.77万吨,Au金属量724kg,Au平均品位5.25g/t;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矿石量51.13万吨,Au金属量2709kg,Au平均品位5.30g/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53.26万吨,Au金属量2811kg,Au平均品位5.28g/t。
由于AuIII矿体在白龙江自然保护区,因此,在提交勘探报告时将该矿段矿体分割划出,报告评审通过时AuIII矿体未纳入备案矿体资源量,划定矿区范围中也不包含坪上矿段AuIII矿体。
六
采选工艺
据矿体赋存条件、拟选的采矿方法及开拓运输系统,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采顺序为同一中段矿体间先采上盘矿体,后采下盘矿体,每条矿体由上而下开采,中段矿体垂直走向由下向上开采,中段沿走向由东西两头向中间后退式开采。
通过浮选和浸出对比探索试验、条件试验及开闭路试验,确定了单一浮选选矿工艺。磨矿细度-200目占75%,浮选工艺流程为一粗二扫二精。
企业已于2019年8月与甘肃康县一家实力公司签定合作意向书,矿山采出的原矿石销售给对方。
七
合作方式
100%股权意向售价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