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和《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指引》,政府投资基金要着力增加高端产能供给,聚焦产业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调控。政府投资基金不得投资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限制类、淘汰类产业,以及其他有关规划和政策文件中明确要求调控限制的产业领域;同一政府原则上不在同一行业或领域重复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政府投资基金应控制对单个企业投资金额或比例上限,并在设立方案或相关法律文件中明确。
《办法》还明确了基金投向评价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突出基金投向政策取向评价、覆盖基金运营管理全流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最新要求和宏观政策最新取向等动态调整。
数据显示,近年来政府投资基金呈稳步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末,我国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178只,总目标规模约12.84万亿元。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政府投资基金要“找准定位,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完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
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产业基金管理事业部总经理李惊祥表示,相比《指导意见》,两份政策文件主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突出细化。一是强化分类指导,细化国家级与地方基金的具体投向,明确国家级应“立足全局、抓大放小”,地方基金要“因地制宜、找准定位”;二是强化风险防控,严控单个企业投资比例,明确禁止“明股实债等方式变相增加政府隐性债务”等举措,为基金运作划清合规边界;三是突出激励约束,首次采用全国政府投资基金信用信息登记系统支持投向指导评价,严防地方政府通过政府投资基金变相补贴产能过剩领域,防止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
“两份文件征求意见,标志着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未来,政府投资基金将更加注重科学布局,地方政府盲目设立基金、扎堆热门赛道的现象将得到有效抑制,整体行业从粗放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政府投资基金的运作效率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对基金管理人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李惊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