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苏超爆火,江苏十三个地级市因赛事活力“火出了圈”。当大众聚焦绿茵场的胜负时,另一场关乎绿色发展的“竞技赛”早已在这片土地深耕,——这便是领跑全国的光伏产业。
江苏光伏,“独一档”
中国光伏产业看江苏,在全国各地竞逐光伏产业发展的当下,江苏以实打实的成绩,再度彰显其在中国光伏版图上不可撼动的核心地位。
今年上半年,江苏光伏新增装机全国第一、工商业分布式新增装机全国第一,户用光伏新增装机全国第一、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全国前三........凭借快速发展的光伏,让江苏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破亿”的省份。据公开信息报道:截至2025年5月29日,江苏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亿千瓦,达1.01亿千瓦,占江苏全省电源总装机的46%,占长三角新能源装机总量的43.42%。
.jpg)
(数据来源:网上搜集)
产值规模则是支撑“一超”的“硬核实力”。2024年,江苏光伏产业营收超过5000亿元,这一数字需放在全国坐标系中审视:安徽省同期先进光伏产业营收3284.6亿元,四川省硅光伏产业链营收1950亿元,内蒙古新能源装备产业(含风电、光伏)产值2700亿元,云南硅光伏产业产值约1100亿元——横向对比可见,江苏光伏产值不仅远超其他省份,更形成了“独一档”存在。
.jpg)
(数据来源:天眼查)
从产业生态看,江苏集聚全国40%以上的光伏组件产能;电池的产能与产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从产业链覆盖看,从上游硅料到中游电池组件,再到下游辅材辅料、装备制造及光伏应用系统,江苏实现了“全链条无断点”,让江苏光伏的“一超”地位具备了不可复制的韧性。
.jpg)
(数据来源: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下同)
十三太保,各个能打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的光伏产业的“强”,不同于其他省份依赖单一城市引领或局部集聚,江苏13个地市均将光伏产业纳入重点发展规划,且各城市的产业产能在全国范围内均能占据重要席位,形成了“十三太保,个个能打”的独特格局。
具体来看,13地市共拥有近400家规模以上光伏制造企业、20万家光伏相关企业,2024年除南京、扬州外,其余地市光伏制造业营收均突破百亿元,其中盐城、无锡、苏州、常州4市更是跻身“500亿俱乐部”。
.jpg)
而且,各个城市光伏产业集群都试图打造涵盖上、中、下游的完整全产业链,即便是产值较低的泰州市除上游硅料环节外,泰州已基本实现。
.jpg)
此外,江苏光伏产业“南强北弱”的传统格局正加速改写。过去,苏南地区依托常州、无锡、苏州等工业强市,集聚了全国大部分硅片、电池、组件核心产能;而随着苏北、苏中城市的崛起,这一格局已出现明显变化。
2024年,由盐城牵头,联合常熟、宿迁、淮安共同申报的“盐常宿淮光伏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该集群已全面覆盖硅片、电池、组件、辅材辅料、装备制造、应用系统、组件回收等全产业链环节,产业链完整度超过90%,基本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发展,标志着江苏光伏产业正式迈入“全域协同、南北联动”的新阶段,同时为抵御行业周期提供了“抱团取暖”的解决方案。
基于江苏在光伏产业“制造” 与 “开发” 两端的双重优势与战略价值,2025年9月9日,北极星将在江苏南京召开 “2025年光伏新时代论坛”。本次论坛将汇聚行业核心力量,携手光伏相关管理部门、行业顶尖专家、领军企业代表及优秀经销商,以江苏产业实践为重要依托,深度探讨光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