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过,天津市政府发布《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5条政策精准滴灌从研发到应用的多个环节,助推当地挖掘用好科教资源和临床医疗资源、持续增强生物医药创新策源与产业化能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资源富集是天津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有力支撑。当地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1个、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4家,依托优势资源,近年来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在合成生物学、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赛道持续突破,加速迈向千亿级产业集群。
走进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的疫苗车间,生产线上的疫苗正在有序接受检查。“近期,我们研发了应用于青少年及成人的吸附无细胞百(组分)白破联合疫苗。”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首席科学官朱涛说,在政策的支持下,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也将进一步提速。2024年底,康希诺该项目入选天津市生物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若干措施提出,建立“创新产品重点研发目录”和“创新产品指导应用目录”,为创新药械开辟从实验室到病床的“高速路”。
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二类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缩短至40个工作日,发挥天津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共同体作用进一步压缩时限……审评时间的压缩,为合成生物学、基因治疗、AI医药等特色赛道更多成果落地提供了便捷。
一系列的政策红利,正不断催生技术裂变。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内,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技术已突破公斤级量产,流水线上的“细胞工厂”正将温室气体转化为食品原料。
“2021年,研究所在二氧化碳生物转化方向实现突破,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如今我们又在量产方面取得了进展。”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向华说。
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朱玉兵表示,未来天津市还将强化金融支持,发挥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海河产业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打造总规模超百亿元的多层次生物医药基金群。
2024年,天津生物医药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6.96%,188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超535亿元,产业生态呈现“雨林式”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