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0.1%,降幅明显收窄;受季节性、国际输入性因素等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2.5%。
“从边际变化看,提振消费需求等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核心CPI明显回升,同比上涨0.5%,供需结构有所改善,价格呈现一些积极变化。”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
具体来看,3月CPI同比降幅收窄,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提振消费需求等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加之春节错月影响消退,更多方面显现出明显的积极变化。如“以旧换新”等政策效应逐渐显现,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家用器具、金饰品和服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8%、2.3%和0.7%,涨幅均高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3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明显回升,同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5%。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核心CPI明显回升,反映随着促消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供需结构有所改善。各分项中,服务价格由跌转涨,同比从上月的下降0.4%转为上涨0.3%,是核心CPI回升的主要驱动因素;房租价格降幅延续收窄,反映随着房地产市场供需调整,房租已初现企稳迹象。
“去年四季度以来包括消费品以旧换新在内的促消费政策加码,对物价有一定支撑作用。展望未来,4月外部经贸环境变数加大,部分出口转内销需求可能会对物价形成一定下行压力。不过,我们判断新一轮增量政策将会出台,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有望出手,扩内需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这将对物价形成有力支撑。”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表示。
PPI表现方面,董莉娟指出,伴随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促消费和设备更新等政策显效,部分行业供需结构有所改善,价格呈现积极变化。
其中,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相关行业价格起到拉动作用。如人工智能、高性能大模型等广泛应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上涨或降幅收窄,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上涨4.6%;电子电路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价格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0.6、0.4和0.2个百分点;飞机、船舶等制造技术优势明显,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价格同比上涨2.0%,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价格同比上涨0.7%。
另外,促消费和设备更新等政策显效,部分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产品需求稳步释放。如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7.6%;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1.6个百分点;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价格同比上涨6.1%。此外,春耕备耕带动农资产品价格季节性上涨。春耕备耕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农资产品需求增加,价格环比有所上涨,肥料制造价格上涨2.5%,播种机价格上涨0.7%,除草用原药及制剂价格上涨0.4%,场上作业机械价格上涨0.2%。
冯琳认为,年内PPI同比能否转正,除了关注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外,主要取决于接下来逆周期调节对冲外需放缓的效果,同时国内房地产支持政策的影响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