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不少银行推出了消费贷新一轮优惠。在这一轮优惠中,有银行消费贷利率再次跌破3%。
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住户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20.4万亿元,较年初新增6580亿元,同比增长5.8%。应看到,消费贷款呈增长态势,正是得益于我国银行认真落实“惠民生、扩内需”的相关政策要求。我国消费信贷包括长期、中长期、短期3个层面。长期消费信贷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代表,中长期消费信贷以汽车贷款为代表,短期消费信贷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贷。
消费贷覆盖范围广,囊括衣食住行各方面,如贷款装修、贷款买家电及日用品等。其特别有助于解决居民的“短小频急”消费需求、缓解短期流动资金压力,因此又被称为“周转钱”“急用钱”。
目前,消费贷已经成为部分银行零售信贷扩张以及盈利增长的重要手段。长远来看,消费贷利率降低,也有助于降低金融消费者利息支出,提高消费者申请消费贷的意愿,从而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对于这些银行来说,他们都想在消费贷市场分得最大的“一杯羹”,下调利率的“冲动”可想而知。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消费贷利率亦如此。比如,对银行来说,如果消费贷市场“价格战”过度,就不利于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消费贷利率过低,也可能会导致一些借款人进行套利,容易引发部分消费者过度负债,并催生局部资产泡沫风险。又如,个别银行有可能为了追求消费贷增长,缺乏严格审核,致使一些不法助贷中介趁机浑水摸鱼。他们会打着正规机构、无抵押、无担保、洗白征信等诱惑旗号,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但是这背后往往暗藏“猫腻”——收取高额手续费、设置贷款骗局等。
可见,消费贷利率并非越低越好,银行应当把控好消费贷利率的“合理度”,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民众需求状况以及银行消费贷业务发展方向,进行科学测算,避免出现盲目的下调行为。银行还应当与具有正规资质的助贷中介合作,不断加强对助贷中介组织的审核,将助贷中介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布,帮助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掌握好借贷的“需求度”,既要善用消费贷款,也要警惕过度负债。为此,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前,不妨通过多个渠道了解产品信息,如机构官方网站、客服热线等。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平台等渠道推送的“债务重组”“债务优化”等贷款中介信息,避免掉入相关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