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立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长期从事有色冶金环境工程、重金属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0项,编制国家标准、政策及规范10项,推动了我国有色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我国是世界冶炼第一大国,冶炼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废水、废气、废渣。柴立元率先在全国成立重金属污染防治“敢死队”,不仅将砷、废酸等污染消除在源头,更在治理过程中萃取出其中的有价元素。
如今,他又瞄准了废盐与城市矿产。
工业生产中,我们每年要产生数千万吨工业废盐。大多数企业要么将其堆放在一处存储起来,要么填埋地下,需要付出高昂的储存、管理成本。
看到这些工业废盐,柴立元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其回收并转化为高品质的硫化钠,用作工业原料。
“不管设想多么美好,不行动,一切都只是0。”为了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他带领团队开始攻克这一难题。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广东一家企业开始中试,即将规模化应用。
进入他视野的还有近200亿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曾经,它们消耗了全球埋藏在地下80%以上的矿产资源。现在,这些废弃物品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成为“城市矿产”,以“垃圾”的形态堆积在人们周围。
对这些“城市矿产”进行智能拆解与有价金属回收,让它们以矿物原料的形态回归生产,成为冶炼的重要材料,成为解锁原生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密匙,柴立元团队正一次次地实验着。
“湖南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有色金属产业是关键!我们团队会不断往深处走,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需求,做深做细做精重金属污染防治。”柴立元说。
他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和团队将砷的纯度提升到99.99999%,这样的高纯砷一吨可卖到近200万元,而纯度为99%的砷产品一吨却只能卖1万元。
柴立元建议,湖南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湘布局,集聚一批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人才与研发团队,大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他也设想着引入更多的大数据技术和装备,推行标准化工艺,打造无人工厂、智能工厂,将人从脏、累、差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谈到这些,他的眼里闪烁着光芒,那是欣慰,也是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