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累计实施了四次降准,向市场净释放的资金约2.3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市场和企业的“资金面”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部分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出现了经营和融资困难,部分企业资金面较为紧张。对此,央行综合运用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今年企业曾遭到多家银行连续抽贷,许多项目因资金不足难以开工。不过,近期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让我们的融资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一家深圳环保企业的董事会秘书告诉记者,10月央行宣布新一轮降准,不久,一家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行就分别提供了几千万元的贷款,缓解了这家企业对流动性的担忧。
大河无水小河干。为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中长期的资金,央行在今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先后四次实施定向降准,向市场净释放资金约2.3万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降准不改货币政策稳健基调,旨在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定向降准的同时,央行还往往会搭配使用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进一步扩大流动性投放。
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张文红认为,在定向降准、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正积极向小微企业传导政策红利。
数据显示,全国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1%,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约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普惠口径的小微贷款增加约9600亿元,增量相当于去年全年的1.6倍;授信的小微经营主体户数比上年末增长了23%。
与此同时,9月末,小微企业总体贷款利率有所下行。9月新发放的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25%,比上半年低0.17个百分点。
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资金面正有所改善,但民企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并未完全解决。
“几千万元的贷款只能暂时缓解流动性问题,对于企业今后发展仍是不够。”前述深圳环保企业的董事会秘书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手上大把的项目由于缺乏资金不敢开展,急切盼望金融活水更顺畅地流向民营企业。
专家认为,央行将流动性注入银行体系后,还要受到资金供求双方意愿和能力的制约。金融体系即便“有钱了”,但仍需要进一步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让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为此,近期一系列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陆续推出:
——10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的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
——同日,央行再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
——将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债券、贷款纳入到央行合格担保品的范围,并在央行宏观审慎评估的框架中增加了对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的评估的参数。
——督促银行完善内部制度安排,激发各级行和各级员工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减税降费、融资担保、监测考核、简政放权、支持创新、优化信用体系建设等多项政策措施,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关键是如何将这些落实到位。”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央行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疏通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机制,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层层压实责任,建立长效的融资机制安排,打通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