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检测

土壤剖面样调查

土壤柱状样调查
江西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以先进技术与专业服务为笔,在新余市渝水区和抚州市广昌县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科技兴农的美丽画卷,打造地质科技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范例。
大地“问诊”:精准分析开启科学种植之门
2024年5月,抚州市广昌县拉开了科技兴农的序幕,次月,新余市渝水区紧随其后。第五大队的专业团队深入这两片总面积达3393.37平方千米的土地,展开了一场全面且深入的土地“问诊”行动。
第五大队的独立生态环境实验室成为揭开土壤奥秘的关键所在。实验室运用前沿检测技术,对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重金属元素进行深度剖析。从对人体有益的硒、锌等微量元素,到可能带来污染风险的铅、铜、砷、镉等重金属,每一个数据都被精准采集。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细致梳理和分析,土壤的肥力状况、微量元素比例及污染程度等关键信息清晰呈现,形成了一份详尽的土壤“体检报告”。
专家根据实验数据开出的科学“处方”犹如一场及时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施肥方式。过去,农民往往凭借经验施肥,不仅造成了肥料的浪费,还可能对土壤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如今,按土壤实际需求精准施肥,如同为土地量身定制了营养套餐,既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又保护了土壤生态环境,为科学种植筑牢了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以特色作物书写农业增收新篇
“一方水土养一方作物”,基于科学的土壤分析结果,第五大队为农民量身定制作物种植方案。在广昌县,白莲种植产量和品质实现了显著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在新余市渝水区,蜜桔种植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2025年5月,为配合地方农业部门开展土特产种植规划工作,新入职的黄晖翔请缨承担重任——利用软件对土特产适宜种植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面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压力,他利用两台电脑轮流作业,一台电脑跑程序进行自动数值模拟,另一台电脑进行人工数据处理等前期工作。经过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连续奋战,他终于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评价。
一个蜜桔种植户评价:“以前种蜜桔全凭感觉,产量和质量都不稳定。现在有了专家的指导,心里踏实多了,收入也比以前翻了一番,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这种“因地施策”的种植方式,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价值。农民在科技的引领下,逐渐从传统农耕模式向现代化、科学化种植模式转变,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华丽转身。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土壤“三普”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对土壤的全面调查,更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第五大队在江西的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不仅包括土壤分析和作物推荐,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土壤属性图的制图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且跨度大的工作,涉及计算机软件编程、土壤学、统计学等专业。这项工作落在了新职工董晓颖身上。
自2024年7月入职以来,董晓颖如一颗渴望成长的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白天,她向江西省科学院专家请教,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养分;晚上,她在办公室摸索尝试,将所学知识融入实践。就这样“干中学,学中干”,她在无数次挑灯夜战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她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诠释着科技兴农的使命,成为科技兴农道路上的先锋力量。
随着土壤“三普”工作的深入推进,江西省地质局第五大队将继续发挥科技优势,为农民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服务。未来,乡村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更好的保护,科技兴农的道路也将越来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