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0万吨!在素有“中国铝土矿之乡”的贵州省清镇市,汪家寨铝土矿普查取得的找矿成果令业内为之一振。其探获的铝土矿资源量不但接近特大型规模,估算潜在经济价值超100亿元,而且实现了盲区探寻全隐伏铝土矿找矿重大突破,标志着贵州省在深部找矿领域取得历史性跨越。
作为贵州省2023年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项目之一,清镇市汪家寨铝土矿普查以找铝为主攻方向,通过“攻深找盲”,创造了黔中地区铝土矿勘查历史上“三个之最”,即单孔控制深度最深、单工程矿体见矿厚度最大、近30年来黔中地区取得深部全隐伏铝土矿找矿最大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汪家寨铝土矿普查提交的铝土矿资源为破解贵州省铝工业发展资源瓶颈、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颠覆传统认知 向地球深部要资源
清镇市,位于黔中腹地。这里山明水秀,草木葱茏,大地褶皱深处同样蕴藏着大自然的馈赠。贵州省铝土矿资源丰富,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三位,主要分布在清镇市等地。
然而,黔中地区深部找铝,曾是一道横亘在地勘行业面前近30年的天堑。
过去,黔中地区铝土矿勘探主要在600米以浅的区域。经过多年找矿工作,该区域内有露头显示的铝土矿几乎没有了。面对600米甚至1300米以深的未知领域,黔中地区铝土矿勘探必须借助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东风,向地球深部进军,探寻新区、新层系、新类型。
对于汪家寨铝土矿普查项目团队而言,深部找矿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不少:找矿空白区、工作程度低、矿体全隐伏、找矿难度大……
如何破解困局?汪家寨铝土矿普查项目团队勇担找矿使命,打破传统思维,大胆创新实践,实施“攻深找盲”,将目标瞄向埋藏较深的隐伏矿床。
前期的工作是纷繁复杂的。2023年3月任务书下发后,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项目团队迅速组织年轻技术人员统计黔中地区3700多个钻孔资料,包括黔中地区铝土矿勘查数据、其他矿种的日常数据,努力找出系统性的成矿规律,试图还原黔中地区的古地貌。
“那段时间,我们常常凌晨都还在办公室翻阅资料。大家经常通宵达旦、连夜奋战,只为加快推进工作任务完成。”汪家寨铝土矿普查项目组刘添益回忆道。
通过精细挖掘和提取找矿信息、综合分析古沉积环境及区域成矿规律,项目团队认为汪家寨地区铝土矿呈北西向延伸,并根据铝土矿古地貌的凹陷区域越深,储存空间越大,矿物品质也相对较好这一特性,判断汪家寨地区拥有大型铝土矿找矿前景。无疑,这一判断突破了前人对于铝土矿成矿的认知。
在认知不断突破的过程中,项目团队首次构建了黔中铝土矿“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将大数据深度挖掘引入古沉积环境的解码中——大数据如精密的筛网,从海量地质信息中过滤出成矿的蛛丝马迹。
这一找矿预测模型的核心在于颠覆了“铝土矿仅在潜水面200米范围内成矿”的传统认识,科学论证了深部成矿的可能性,显著拓展了黔中乃至全国铝土矿的深部找矿空间,为深部隐伏矿勘查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
同时,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源-运-聚-储”成矿模式,进一步厘清了形成铝土矿的物质从哪里来、以怎样的路径来、什么样的地质条件有利富集、什么样的环境有利聚集保存等重要问题。
随着成矿理论认识的深化,项目团队实现了以成矿理论、成矿规律指导找矿,预测哪里可能有找矿空间,哪里可能还存在隐伏铝土矿体,较为客观、科学地圈定了找矿靶区。
ZK32-4钻孔机台。 汪家寨铝土矿普查项目组 供图
创新技术方法 精准破解核心难题
找矿,尤其是深部找矿,技术手段的创新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贵州省加大新一代矿产地质调查技术方法、空-地-井协同勘查技术、隐伏矿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方法等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地勘队伍找矿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探寻地球深部奥秘,摸清黔贵大地下沉睡的宝藏。
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上,汪家寨铝土矿普查项目团队运用“智能预测+地球物理”测量定位,通过实施深部钻探来验证探矿体。找到成矿线索后,地球物理探测则像穿透地层的慧眼一样,将深埋宝藏的踪迹牢牢锁定。
在探寻深部宝藏的实践中,他们首创并实践了“区域古地理环境研究圈定找矿远景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沉积微相研究圈定成矿有利地段-物探方法定位含矿岩系深度及空间产出形态-钻探验证圈定矿体规模”的隐伏铝土矿找矿技术方法体系。
这套找矿技术方法体系有效解决了浅表难以获得有效找矿指示信息情况下“哪里找”“怎么找”的核心难题,极大提升了找矿预见性,显著提高了勘查效率与勘查精度,一举拨开了笼罩黔中地区深部30年的找矿迷雾。
“通过汪家寨项目的实施,我们发现600米以深区域,不仅有矿,还有富矿。”刘添益介绍称,项目实施了17个钻孔,钻探进尺达12868米,见矿率达到80%。其中,最深的钻孔达1300米以上,矿体厚度最大达25米以上。
历经1年多艰苦卓绝的野外奋战,项目团队在清镇市汪家寨地区成功探获1处大型隐伏铝土矿床,矿床具有矿体连续性好、厚度较稳定、矿石质量优等特点,提交铝土矿资源量达5300万吨。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