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报 评论 10小时前 ◎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 能源资源安全是“国之大者”,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座。湖南省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抓手,在增储上产中彰显资源担当,在创新驱动中厚植发展动能,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湖南省发展大局贡献地质力量。 找矿成果丰硕,擦亮“有色金属之乡”新成色。湖南省矿产资源禀赋得天独厚,124种矿产星罗棋布,9种矿产储量全国居首,20余种矿产跻身全国前三。近年来,湖南省推动传统优势矿产与新兴战略矿产“双轮驱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传统优势“老树新枝”。“金腰带”东段新增金资源量刷新湖南省金矿勘查纪录,锑矿新增量近两大型矿床,钨矿新增量达四大型矿床,锡矿新增量超两大型矿床,铅锌矿新增量达三大型矿床,为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战略矿产“实现突破”。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湖南省不仅在传统优势矿产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更是瞄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需求,推动新兴战略矿产实现历史性突破。锂、铌、钽、钒等战略矿产增储超国家任务目标,为助推湖南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筑牢资源根基。这一组组数据,既是湖南省“向地球深部进军”的硬核答卷,更是“把资源命脉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的生动实践。 坚持“五个引领”,创造“找矿”新经验。从“有色金属之乡”到“战略资源高地”,湖南省正以找矿突破行动为笔,以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为墨,绘就一幅资源保障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壮美画卷。做法体现为“五个引领”:一是政治引领定方向。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分管副省长召开专题会议,围绕“一优四重”加快推进工作落实。建立湖南省直单位和重点央企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二是政策引领强保障。制定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行动实施方案,落实“一矿一策”。出台《关于切实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构建“源头管控-绿色勘查-高效利用”全链条政策体系。研究制订财政地勘项目绩效评价奖惩暂行办法,提高地勘项目预算标准和财政投入效率,增加绿色勘查成本预算。三是科技引领破瓶颈。加强攻深找盲技术攻坚,积极推进找矿预测、潜力评价和新型技术方法研发应用。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中南大学、继善高科等单位,针对金、钴等矿种开展地球物理新方法深部找矿技术应用示范。推进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开展锰、萤石等低品位、难选冶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协同利用技术开发,有效提升水埠头、柿竹园等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四是模式引领提质效。创新“六专”推进机制,开展找矿专项会战。湖南省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设立湖南省地质勘查基金,集结国有地勘技术力量,推动形成央、地、企稳定勘查投入机制。通过湖南省地质勘查基金撬动国有企业、社会资本3.4亿元以上。推动组建湖南省矿产资源集团,促进矿业产业化规模化全链条发展。五是绿色引领促发展。在全国率先推广“绿色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完善绿色勘查标准体系,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双赢”。 坚持“三个聚焦”,续写湖南省矿业发展新篇章。面向“十五五”,湖南省将科学谋划,以更高站位、更新理念、更实举措持续推进找矿攻坚,开启湖南省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一是聚焦难点抓攻坚。围绕锰、钴等矿种,“一矿一策”实施找矿大会战,加快推进零陵区水埠头锰矿、桂阳县樟木冲钴锰矿、平江县横洞钴矿等项目。开展“攻深找盲”技术攻坚,实施红层覆盖区及深部物探技术找矿运用示范。加强重要成矿区带1∶5万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调查,开展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预测,为矿产勘查提供基础支撑。加强低品位等尚难利用资源选冶技术性能攻关,有效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二是聚焦重点抓区划。针对国家战略性矿产、湖南省内优势矿产和产业急需矿产,围绕“四区”开展常态化成矿远景区划工作,促进“1+4”能源资源基地建设。开展找矿区块优选,鼓励地勘单位和矿企提供勘查区块建议。加快推进过期探矿权、采矿权的清理和注销,进一步释放找矿空间,拓展勘查区块来源。三是聚焦堵点抓改革。深化矿业权出让登记审批改革,进一步优化程序、精简资料,加快实现矿业权出让登记省市县并联审批、全程网办。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充分发挥省地勘基金撬动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同时,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还将完善与湖南省地质院协同工作机制,建设打造国家级地质科创平台,推动资源、资本、技术深度融合,为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提供“湖南方案”。